教育科学研究院
   旧版入口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研学术
科研信息 学术动态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学术 > 学术动态

 

张妍:绘画疗法与自我分析——潜意识人格的新视角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5月10日下午,第218期喻园教育讲坛在学院705教室如期举行。本期讲座的主题是“绘画疗法与自我分析——潜意识人格的新视角研究”,主讲人张妍老师是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与健康心理学,本次讲座由陈建文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妍老师从自己做心理咨询的两个案例谈起,以留守儿童和失恋女生的画为例,指出画中的内容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绘画者的潜意识,比如通常情况下与抑郁相关联的河流以及与忧郁相联系的蓝色笔调。随后,张老师从绘画心理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解读潜意识自我的发现和探索。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关的部分主要有:精神层次学说、性心理的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以及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其中精神层次学说中人格的构成一般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同时伴有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的区分。

本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它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同时也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它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着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平衡,一个健康的人格,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在这种人格动力学的关系中得到阐释。

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种潜在的心理活动人虽然意识不到,却严重地影响着人的外部行为。这种潜意识活动包括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与冲动;包括在人的生活中发生过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的所有经历;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弗洛伊德曾说: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梦可以分为显梦和隐梦,张老师认为无论是显梦还是隐梦,我们都可以从中分析出潜意识里隐含的具体内容。

潜意识的外在流露与人格的关联也被利用于心理治疗,接下来张老师用实践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如何通过绘画分析潜意识的人格特点。首先,张老师解释了一些绘画特点与人格特点的联系。比如,画面过大则预示着攻击性倾向,紧张和躁动的心理,同时强调自我的存在,与此相反的是画面过小则代表着内向、害羞、胆怯和退缩等特点。不仅是画面大小,还有绘画所用线条,用笔力度以及人物整体形象无一不反映着绘画者的心理特征。张老师在细致的讲解后,又对在座同学的自画像逐一进行分析,她对自画像精彩的点评让大家不由得点头称赞。

在提问环节中,现场师生就相关问题和张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张老师也依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做出精彩回答,令大家深受启发。随后陈建文老师就绘画疗法的准确性以及未来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最后,报告在大家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46E1C

 

(文字:袁悦)

上一篇:喻园教育讲坛第219期预告:陈建文--新生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研究
下一篇:喻园教育讲坛第218期预告:张妍--绘画疗法与自我分析——潜意识人格的新视角研究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力量 | 人才培养 | 科研学术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党建工作 | 下载中心 | 校友天地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

365bet手机网址多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1114 传真:027-87545438